Search

社工不是志工 請給社工鼓掌而不是指責

這兩天其實在看兒盟的新聞,心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社工不是志工 請給社工鼓掌而不是指責

這兩天其實在看兒盟的新聞,心裡面其實蠻酸的欸!各種想法湧上心頭,但更多時候其實真的是對台灣社福機構的整體環境覺得難過。

我是個一直在社區服務的心理師,除了剛退伍那幾年在學校當代理輔導老師外,後來就一直都在社區服務。所以當看到這個新聞時,內心還真的百感交集欸。

記得以前我跟我家人說我喜歡在社福界直接服務個案,畢竟我一直覺得助人專業不是某些人的專利,而應該把服務給更多需要的人,我還記得我媽跟我說為什麼不去醫療或是學校,在社福單位根本賺不到錢,其實我想說的是....很多社工可能連養自己都有點困難....

心理師在社福單位其實已經算是一個高薪的職業,我還記得我剛進前一個單位時,單位的社工知道心理師的薪水都會覺得好好~有好多加給,可想而知對於社工來說,他們的起薪有多低。而造成這個狀況的原因,除了非營利機構的特性之外,更重要的是這個社會對於社工的整體觀感所造成的影響。

記得前一個單位要去員工旅遊時,執行長還會三令五申不可以太過張揚,這樣社會觀感不好,所以去個員工旅遊都得要偷偷摸摸,更不用說像兒盟這樣有自己的房子,對於社福單位來說是多奢侈的願望。

我覺得台灣人對於社福單位總是有一些很有趣的想像,就是社工不可以過的太好,我的專款一定要直接服務在個案身上,社福單位一定有政府養等等。可是我必須說如果我把社福單位這幾個字換成宗教團體,台灣人就變的好像沒這麼苛求了欸,可是我必須說社工做的可能還比宗教團體多出很多。至少宗教團體沒有案量,但社工可能光每個月為了要滿足政府標案的案量就要忙到炸掉,我以前的工作,整個新北市的非行青少年超過一半以上的個案量在手上,而政府可能才給了兩個社工的錢,甚至更少。原因是政府認為單位要做這些工作可能有其他的經費來源,美其名是機構需要茁壯,要有自己活下去的能力,但我的老天鵝,民眾覺得政府給錢,政府覺得機構要有能力募款,而這個理想與現實的差距,壓榨的就是社工。

我在之前的工作,歷經了機構的草創期,在那個時候,我們只能10幾個人窩在一個學校裡面的宿舍平房工作,就三房兩廳那種,然後隔了好幾個位置,你一定會想這樣是不是很擠,其實不會呢~~~因為我們根本沒時間坐在位置上(笑)

所以當很多民眾質疑他們專款沒有專用時,請去想想你們對於助人領域出了多少力,卻用多嚴格的標準去質疑,當然有人會說我想直接的幫助人,但我沒時間,那你找了社工幫你專款專用做合理的資源分配,你是不是應該要給人家行政成本,光請會計幫你記個帳都要行政費了,為何社工不用,請記住社工是助人專業,是社工不是志工!!!

另外我也有朋友跟我說為什麼要花到3.7億而且在內湖欸,其他地方不好嗎?其他有地方當然很好啊~可是這就跟蓋焚化爐很好啊~請不要在我家旁邊一樣的道理,很多人在做買賣時,其實很不喜歡社福機構的,因為擔心個案問題、付不出錢、經營困難等等。否則兒盟不會找了這麼久,最後才落腳內湖,畢竟很難找的!

我必須說我打這些東西,其實有很多情緒啦~所以就看過吧~我只是忽然想到想幫社工朋友發個聲而已。畢竟社工可是心理師的好夥伴啊~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一個心理師,愛上了運動,展開了一段身心平衡的旅程。讓我們健體健心,?
View all posts